ncdc logo title
第一届“ScienceDB奖”得主专访 | 张耀南:坚守、坚定、坚持
发布时间: 2020-10-27 16:39


原创 ScienceDB 科苑数据 2020-10-26


采访实录01

  科苑数据编者按:着手运营“科苑数据”已是深秋,城市褪去绿意,人却格外念旧。科学院的数据共享的三十年,是一代人的青春,有太多故事值得记述,太多人值得发出声音,总想着借这个机会做做访谈,聊一聊,作为后辈、同志,也许也能作为自己人吧。

  科学数据存储库(以下简称ScienceDB)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当中的小兄弟,2020年是他广受扶持,砥砺前行的第五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原计划通过夏天举行第一届“ScienceDB科学数据奖”颁奖活动致谢却未能成行,这是十分遗憾的。

  值此重阳节之际,按照传统习俗,金菊开时,好友当欢聚相携,若不能相见,便登高相望。我们想就在这个时间,从第一届“ScienceDB科学数据奖”的获奖者开始,开启一个系列访谈栏目,听一听声音,说一说故事,登高相望。

  第一期访谈,我们便有幸邀请到了第一届“ScienceDB科学数据奖”个人数据奖获得者,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张耀南研究员。

采访实录02

**专家简介:** 张耀南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负责科技部“国家特殊环境特殊功能野外观测台站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甘肃省第十二届政协常委。 张耀南老师在“十一五”期间担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我们的成长长期受到了张老师的关怀和指导,在“ScienceDB科学数据奖”评选过程当中,张耀南老师也表现出极高的一线研究的活跃度、研究质量与影响力,因而赢下首届“ScienceDB科学数据奖”个人数据奖,目前国内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数据奖项比较少,我们也很荣幸有机会把首届“ScienceDB科学数据奖”颁发给我们的老师。

专家访谈,马上开始

科苑数据:首先祝贺您获得了“ScienceDB科学数据奖”个人数据奖,然后也特别感谢您一直以来对ScienceDB存储库的大力支持,我想咱们这个访谈的读者们也都很关心您个人的工作情况,能否先做一些自我介绍呢?

张耀南:我主要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有接近30年的时间了。工作单位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我们部门以前叫寒区旱区大数据中心,经过科技部合并后,现已成为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从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寒区旱区研究活动获取数据的收集、整理、管理; 二是科学数据深加工和数据产品研制; 三是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

从我个人的研究兴趣上来讲,早期我主要在开展基于数据、模型和计算的地学e-Science研究,在此基础上,现在延伸到数据工程学、数据工程、防灾减灾等学科方向上。

采访实录03

科苑数据:此前我们也读到了您这三十年的科学数据相关工作,作为后辈对此是很感兴趣的,能否可以请您讲一讲,当初开始科学数据工作的契机是什么呢?

张耀南:我谈一下我们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的发展,同时也是我个人从事科学数据工作的经历吧。

我1986年参加工作之后,就参与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天山一号冰川物质平衡数据库建设”项目。当时在我后来的导师王良伟老师指导下,开展野外数据采集、仪器研制以及数据的分析和管理,这是我最早介入到科学数据管理当中的开始。当时我们就采用了数据字典的概念,这在那个时候是非常先进的。现在看来,1985年启动的“天山一号冰川物质平衡数据库建设”项目冰川冻土研究所科学数据的里程碑事件,有着科学数据信息化管理的独特意义。 1991年我攻读研究生时,研究方向也是继承自我的导师的野外观测。在这前后十多年的过程中我们的科学数据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因为没有持续性的支持与指导,我们的数据库建起来又推倒,反反复复,尽管工作一直在推动,过程是非常曲折的。

采访实录04

到了1998年,我们有幸加入了WDC,也加入了国家基础科学数据项目当中,建立了中国冰冻圈数据库和极地冰川数据库。2000年三所整合(冰川所、沙漠所、高原大气所整合成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开始,程国栋院士提出构建“基于3M平台(监测平台、模型平台、操作平台)的地表过程研究”平台,来支持“黑河流域生态”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同年支持我开展“寒旱区数据平台”项目,开展寒旱所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支持建设。2001年国家基金委启动了“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整体开启了寒旱所的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2002年我们有幸被纳入到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建设体系当中,获得了 “十五”期间“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项目中的“寒区旱区特色数据库”项目支持。在这一系列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研究所科学数据发展整合规划,形成了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雏形,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和科学数据资源体系建设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发展思路,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科学数据发展的第二里程碑。 从2005年开始,2006年初步建成一套轻量版的国家特殊环境、特殊灾害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数据管理系统,我们继续得到 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支持,获得了“冰雪冻土可持续专题数据库”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的e-Science环境”的支持,“十二五”信息化专项“高寒环境联合观测研究领域云”的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高性能计算环境建设方面的项目支持,使我们数据中心形成了数据、模型和计算一体化建设,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 在2014年,研究所对所内科学数据资源以及从事科学数据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寒区旱区科学大数据中心,这也是我院第一个成立的大数据部门。在成立揭牌仪式上,秦大河院士指出,寒区旱区科学大数据中心首先举起了全院寒区旱区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大旗,也抢占了一个大数据山头,后续发展中能否守住这个山头,能否进一步发展,可能将面临相当激烈的竞争。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建议,也是我们后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因此程国栋院士再次要求我们耐得住十年寂寞,发展好数据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建设好3M平台,推动寒区旱区科学数据再上一个台阶。同时他要求一定加强科学数据集成、加强科学数据的应用,把寒旱区科学数据发展成一个有特色的品牌。

采访实录05

2014年之后,在我执行的黑河重点基金“基于建模框架的生态-水文模型构建与参数模拟”以及“十三五”获得的院信息化专项中 “寒旱区环境演变研究‘科技领域云’的建设与应用”支持下进行数据中心建设,取得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一是我们在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环境的支持下,发展了寒区旱区科学研究的模型资源库,得到了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评委的一致好评;二是在线数据分析和在线利用超级计算环境开展数据研究方面也有所突破;三是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野外台站的数据资源的在线传输过程,实现23个野外观测台站近40个观测系统的数据流在线传输,发展了野外虚拟联合观测系统。在这些工作的支撑下,我们在2016年再次获得科技部和财政部支持的“国家特殊环境、特殊功能野外观测台站共享服务平台”这一国家级基地建设平台的支持。

采访实录06

在国家特殊平台、院领域云和所里的支持下,2018年,我们抓住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契机,有幸进入到国家设置的20个科学数据中心当中,命名为“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可以说这是我们科学数据中心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事件。 从我们所科学数据发展历程来看,从1985到2018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本人经历从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到今天的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改革,也亲历了科学数据信息化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的纸介质记录数据,到现在成为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亲历科学数据工作三个大的里程碑事件,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发展过程。

科苑数据:开拓的过程真是非常不容易,现在我们的读者可能是刚刚参加到科学数据工作当中的年轻人,是否可以谈谈您的体会,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呢?

张耀南:1985年到2018年,从用纸介质记录科学数据开始发展到成为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发展过程,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科学数据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三个“坚”,即“坚守、坚定和坚持”的思想准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顾三十年的科学数据发展,在2002年跟我们一同进入科学数据领域的相关工作人员,现在回过头来看,仅剩下不足十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坚守不住这个领域的寂寞,坚守不到具有美好前景的时刻到来。作为数据工作者,如果没有坚守的信念,很难将科学数据工作做下去,基本上在中途的就会去做别的工作了。 第二个是一定要坚定,就是要坚定信心,如果发展环境不理想,一定要相信只是目前时机未到,发挥自己作用的契机还没有形成,也一定要坚信科学数据工作是一件非常有益、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要坚定相信从事科学数据工作是有作为的,有用武之地的。正是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数据真正在国家科学研究活动当中,在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当中,在国防建设当中发挥了作用。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才能够认识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性,从事科学数据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我的第二点体会。 第三个体会是一定要坚持。因为在有了坚守信念,有了坚定信心之后,如果没有项目支持,甚至连工资都拿不全的时候,你还能不能坚持做这件事情?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此,科学数据工作者要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源,想尽一切办法支持这项工作能够继续开展下去。在我们科学数据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是非常艰难的,这三十多年当中支持有一些间断,但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使得这个科学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从来没有间断过。

采访实录07

所以这三个“坚”,对于我们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来讲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三个“坚”,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这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这是我这三十多年科学数据工作的体会,也是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经历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未完待续